编程练习(三)

说明

学校组织学员买资料。班长把买资料的同学登记在一个表里。全班总共16人。根据任务描述、效果图及代码中的注释完成该习题
效果图:

3

任务

  1. 第一次核对人数不对x。
  2. 小糊涂表示自己有可能多交了一次导致记录了多次名字。
  3. 班长进行对表里的’小糊涂’进行核实。发现确实登记重复,并把钱退给了小糊涂,在列表里删除一个小糊涂。
  4. 这时’小雨’表示自己也不确定是否交钱。班长再次进行核实,发现’小雨’没有交钱。
  5. 把小雨按照学号8 记录在列表(注意:学号即下标从0开始)。
  6. 新插班生’小刘’表示自己没有学号也没有交钱,班长把’小刘’放到了最后一位。
  7. 进行最后核实最后人数正确 。

初始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student = ["小花", "小白", "小可", "小糊涂", "小新","小蓝", "小伟", "小玲", "小撒", "小丽", "小航",]
# 核对人数:使用len()函数得到列表中的长度,并输出结果

# 发现人数不对

# 核对小糊涂交了几次钱:使用count()统计"小糊涂"的次数

# 把小糊涂从列表中移除一个

# 再次进行核对

# 确认小雨有没有在list中:使用in判断并输出结果


# 将小雨放到学号为8的位置,并输出插入后的列表值

# 把插班生小刘放到最后,并输出列表中的元素

# 班长最后核对一下人数

代码提交区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# coding:utf-8

student = ["小糊涂", "小花", "小白", "小可", "小糊涂", "小新", "小黑", "小糊涂", "小蓝", "小伟", "小玲", "小丽", "小航", "小平", "小圆"]
# 核对人数:使用len()函数得到列表中的长度,并输出结果
print('第一次核对人数:', len(student))
# 发现人数不对
print('交钱的数量和班级人数是否相同:', 16 == len(student))
# 核对小糊涂交了几次钱:使用count()统计"小糊涂"的次数
print('确认小糊涂交了几次钱', student.count('小糊涂'))
# 把小糊涂从列表中移除一个
student.remove('小糊涂')
# 再次进行核对
print('把钱退给小糊涂之后现在有%s人交钱' % len(student))
print('交钱的数量和班级人数是否相同:', 16 == len(student))
# 确认小雨有没有在list中:使用in判断并输出结果
print('小雨交钱了吗?', '小雨' in student)
# 将小雨放到学号为8的位置,并输出插入后的列表值
student.insert(8, '小雨')
print('根据学号8把小雨放到列表:', student)
# 把插班生小刘放到最后,并输出列表中的元素
student.append('小刘')
print('把插班生放到最后:', student)
# 班长最后核对一下人数
print('交钱的数量和班级人数是否相同:', 16 == len(student))

结果检验区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C:\Users\admin\PycharmProjects\pythonlearn\venv\Scripts\python.exe C:/Users/admin/PycharmProjects/python_list/code3.py
第一次核对人数: 15
交钱的数量和班级人数是否相同: False
确认小糊涂交了几次钱 3
把钱退给小糊涂之后现在有14人交钱
交钱的数量和班级人数是否相同: False
小雨交钱了吗? False
根据学号8把小雨放到列表: ['小花', '小白', '小可', '小糊涂', '小新', '小黑', '小糊涂', '小蓝', '小雨', '小伟', '小玲', '小丽', '小航', '小平', '小圆']
把插班生放到最后: ['小花', '小白', '小可', '小糊涂', '小新', '小黑', '小糊涂', '小蓝', '小雨', '小伟', '小玲', '小丽', '小航', '小平', '小圆', '小刘']
交钱的数量和班级人数是否相同: True

进程已结束,退出代码为 0